這可是我最愛的夏日甜點之一啊!寫「仙草凍做法」?包在我身上!讓我這個整天在廚房瞎搗鼓、為了吃不怕麻煩的美食愛好者,跟你掏心掏肺地分享我摸索出來、最接近完美的那份家常秘笈。市面上很多做法都太簡化了,少了那份古早味的靈魂,或者就是材料比例講得不清不楚,讓人做一次失敗一次… 我懂那種挫折感!這次咱們就來把細節都摳清楚,保證你一次成功,做出Q彈透心涼、帶著天然草本香氣的極品仙草凍!
噢對了,我這次會很囉嗦地把所有我踩過的坑、試過的方法都告訴你,因為我覺得那些「只講成功不講失敗」的食譜,看了反而更讓人緊張!準備好了嗎?那我們就從最根本的「食譜」開始聊起!
目錄
食譜:尋找那份記憶中的完美比例
說到「仙草凍做法」,你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?是夜市裡一大桶黑溜溜、淋上奶油球和蜜糖水的滋味?還是古早時期阿嬤用乾燥仙草慢火熬煮好幾個小時、充滿草本香氣的古樸口感?說真的,市面上預拌粉做的雖然快,但那味道…實在差太多了,總覺得少了一股仙草該有的「仙氣」,香精味反而比較重。我試過超多種比例,從傳統乾燥仙草莖葉熬煮,到用現成的濃縮仙草原汁,甚至為了追求極致口感,連凝固劑的比例都試到快瘋掉!
相信我,想做出真正好吃的仙草凍,真材實料是關鍵。我最終定下來的這個「終極版家常食譜」,是綜合了我外婆的模糊記憶、市場裡賣仙草阿伯的經驗談,加上我自己在廚房裡「屢敗屢戰」的寶貴心得(失敗品都被鄰居小孩當果凍吃光了…他們倒是很捧場)。這個比例做出來,不是那種死硬、咬下去像橡膠的口感,而是軟嫩中帶點恰到好處的 Q 彈,放進嘴裡輕輕一抿就化開,濃鬱的仙草香氣隨之散開,而且完全不會有澀味或奇怪的化學感。你說奇怪不奇怪?明明看起來就是黑嘛嘛的一塊,但好的仙草凍吃起來就是特別清爽,一點都不膩口,夏天從冰箱拿出來,真的比喝汽水還過癮!仙草凍做法要好吃,這個基底食譜一定要對!

食材:好仙草凍的靈魂所在
食材選對了,仙草凍做法就成功了一大半!千萬別小看這幾樣東西,差一點點,成品就差很多!
- 仙草原材:這是風味的核心!
- 乾燥仙草 (推薦首選): 對!就是要像煮青草茶那種,曬得乾乾、黑褐色的仙草捆。這才是最原始、香氣最濃鬱、風味層次最豐富的來源。去傳統中藥行或專門的南北貨行比較容易買到。挑選時注意:
- 顏色:黑褐色帶點墨綠光澤是好的,如果看起來灰灰暗暗或有很多白點(可能是發黴),就別買了。
- 氣味:聞起來有淡淡的、舒服的草本清香,有點像淡版的薄荷加點泥土氣息。如果有黴味或怪味,絕對NG!
- 手感:乾燥、輕輕一折就斷,沒有濕軟感。買回來記得放在陰涼乾燥處儲存。
- 濃縮仙草原汁 (方便之選): 這是把熬好的仙草汁濃縮成漿狀或液狀。方便快速,省去長時間熬煮的麻煩。但品質差異極大!一定要挑選成分單純、只有「仙草、水」、沒有額外新增色素、香料或防腐劑的,而且最好是「原汁」,不是「萃取液」。有些標榜100%純汁的其實還不錯,香氣稍遜於自己熬,但比預拌粉真實太多了。買的時候多看看成分標示,價格太便宜的要多留心。
- 仙草凍預拌粉 (最後選擇): 個…除非你真的很趕時間,或是不太在意「靈魂風味」,否則我真心不推薦。裡面通常混了大量澱粉(如樹薯粉、玉米粉)、凝固劑和香料色素,做出來就是很人工的滑溜口感,仙草味很淡薄,甚至有點「塑膠感」。我自己試過幾次,家人評價:「這是咖啡凍吧?」… 嗯,你懂的。
總結我的偏好:
- 追求極致風味 & 不怕麻煩: 絕對選乾燥仙草!熬煮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療癒,滿屋子都是仙草香氣。
- 平衡方便與風味: 選擇成分單純的濃縮仙草原汁。省時但風味還算到位。
- 時間緊迫/應急: 好吧… 只能選仙草凍預拌粉了,但請有心理準備風味會打折。
- 乾燥仙草 (推薦首選): 對!就是要像煮青草茶那種,曬得乾乾、黑褐色的仙草捆。這才是最原始、香氣最濃鬱、風味層次最豐富的來源。去傳統中藥行或專門的南北貨行比較容易買到。挑選時注意:
- 水:潔淨是關鍵! 熬煮仙草的水質很重要。建議用過濾水或煮沸放涼的開水。自來水的氯味可能會影響仙草細緻的風味。水量也要精準,這關係到最後成品的濃稠度和凝固強度。
- 凝固劑:口感成敗的關鍵! 這學問可大了!直接決定你的仙草凍是軟嫩入口即化?還是Q彈有嚼勁?或是…軟趴趴不成形?常見的有:
- 食用級鹼粉 (鹼水 / 片鹼): 傳統仙草凍做法的靈魂! 這不是用來直接凝固的,而是幫助仙草膠質更好地釋放出來!天然仙草本身含有膠質,但需要一點點「鹼」的幫助,才能順利轉化成具有凝結能力的成分。用量極少,但非常重要!缺了它,仙草汁很難凝結,就算加了凝固劑,風味和口感也會差很多。要特別注意:
- 一定要用「食用級」的鹼粉(通常是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),工業用的絕對不行!
- 用量精準!通常一點點點(可能0.5克甚至更少)就夠了,千萬別手抖放多!放多了不僅會有可怕的鹼味(像肥皂水),仙草凍顏色也會變得太黑、口感會變硬變脆,甚至發苦!我以前就失手過一次…整鍋報銷,那個味道永生難忘。
- 市面上也有現成的「仙草專用鹼油」,是已經調配好的鹼水溶液,使用上相對方便安全一些,用量要參考產品說明。
- 吉利丁 (Gelatine): 動物性膠質。優點是成品晶瑩剔透(雖然仙草本身是黑的…),口感非常軟嫩,接近慕斯或豆花。缺點是:
- 融化溫度低(約30-40°C),所以做好的仙草凍遇熱(例如加熱的糖水)或放在室溫太久容易融化出水。
- 素食者不能吃。
- 需要先泡冰水軟化,步驟稍多。
- 吉利T (果凍粉 / Jelly Powder): 植物性或混合性膠質(通常是鹿角菜膠、刺槐豆膠等)。優點是凝固力強、比較耐熱、價格便宜、使用方便(直接與糖混合加入液體中煮沸即可)。缺點是:
- 成品口感偏脆、彈性較強,如果比例沒抓好,可能會變得像橡皮擦。
- 有些品牌會有輕微的草腥味(選好牌子很重要)。
- 寒天粉 (洋菜粉 / Agar): 海藻萃取,植物性。凝固力最強,非常耐熱(要到85°C以上才會融化),口感偏硬脆。缺點:
- 需要煮沸才能溶解,且溶解後降溫就很快凝固,操作要快。
- 單獨使用做出的仙草凍太硬,口感不佳,通常需要搭配其他膠質調整。
- 樹薯粉 / 地瓜粉 / 太白粉: 這類澱粉通常用於增加濃稠度或調整口感(更軟Q滑溜),但本身「凝固」成凍的能力很弱,通常需要搭配上述主要的凝固劑一起使用。預拌粉裡面常含有大量澱粉。
我的凝固劑實驗報告(血淚史換來的):
凝固劑型別 口感特色 優點 缺點 適合喜好 推薦度 傳統鹼粉釋膠質 最天然! 軟嫩中帶自然微Q彈,仙草香最濃鬱 風味最道地、口感自然、成分單純 需精準控制鹼粉量、熬煮時間長、需過濾 追求古早味、不怕麻煩者 ★★★★★ 吉利丁 非常軟嫩,接近豆花/慕斯 透明度高(理論上)、口感細滑 易融化(不耐熱)、成本較高、非素食、步驟稍繁瑣 喜歡極軟嫩口感、不介意非素食 ★★★☆☆ 吉利T (果凍粉) 明顯Q彈有嚼勁 凝固力強、耐熱性較佳、操作方便、便宜 口感偏人工脆彈、比例不對易變硬、可能帶輕微草腥味 喜歡Q彈口感、重視方便性 ★★★★☆ 寒天粉 硬脆,類似石花凍 凝固力超強、極耐熱、素食 口感太硬、需搭配調整、操作需快 喜歡硬脆口感或需極耐熱 ★★☆☆☆ 混合型 可調整軟硬度與Q度 靈活性高、可創造理想口感 需實驗比例、手續較複雜 喜歡實驗、追求完美口感 ★★★★☆ 我心目中的冠軍配方: 「傳統鹼粉釋膠質」為主體,視情況「極少量」搭配吉利T增加一點點Q度穩定性。 這樣既能保留最純粹的仙草風味和自然的膠質口感,又能確保冷藏後不會變得太軟(單純靠仙草膠質,在冰箱放久了邊緣有時會微微出水)。如果買到膠質釋放很好的仙草乾,有時候連吉利T都可以省略呢!
- 食用級鹼粉 (鹼水 / 片鹼): 傳統仙草凍做法的靈魂! 這不是用來直接凝固的,而是幫助仙草膠質更好地釋放出來!天然仙草本身含有膠質,但需要一點點「鹼」的幫助,才能順利轉化成具有凝結能力的成分。用量極少,但非常重要!缺了它,仙草汁很難凝結,就算加了凝固劑,風味和口感也會差很多。要特別注意:

做法:從熬煮到凝結,魔鬼都在細節裡!
終於來到實戰環節!仙草凍做法步驟看似不難,但每個環節的小技巧都會影響最終結果。我分成幾個重點階段來講,把我的經驗一次倒給你!
第一階段:熬煮仙草精華 (這是風味基礎!)
- 處理乾燥仙草: 如果是用乾燥仙草,買回來通常是一捆捆的。稍微用清水快速沖洗一下灰塵即可(別泡!別搓洗!香氣會跑掉),然後稍微用手撕扯或用剪刀剪成小段(約10-15公分),比較好熬煮,也比較容易釋放膠質。不用剪得太碎,後續還要過濾的。(我用濃縮汁的朋友,這步可以直接跳到後面加入濃縮汁的階段)
- 浸泡仙草: 把處理好的仙草段放入一個大鍋子裡(仙草煮開會膨脹,鍋子要比你想像的大!),加入足量的冷水(水量是重點!我會給比例)。蓋過仙草至少2-3個拳頭高度。讓仙草浸泡個至少 30分鐘到1小時。這步驟能讓仙草稍微軟化,等一下比較快煮出味道和膠質。別小看這一步,浸泡過的真的有差!
- 第一次熬煮 (大火滾沸): 泡好後,直接開大火把鍋子裡的仙草和水煮滾。沸騰後,轉中大火,保持大滾的狀態,不加蓋,讓它滾 45分鐘到1小時。這時你會聞到濃濃的仙草香氣飄出來,鍋裡的水會變成深褐色。水會蒸發變少是正常的。(這個階段主要是初步萃取味道和部分膠質)
- 加入鹼粉 (關鍵步驟!): 時間到後,準備加入靈魂角色——食用級鹼粉。用量極少!比例非常重要! 一般來說,每100克乾燥仙草,搭配0.3-0.5克的食用級鹼粉就夠了。 千萬不要貪多!鹼粉先用少量溫水(約1-2湯匙)徹底溶解(一定要完全溶化沒有顆粒!)。然後,關小火,讓鍋裡的滾騰狀態平息下來(避免濺起燙傷),再緩緩地、慢慢地倒入溶解好的鹼水,一邊倒一邊用長筷子或湯勺輕輕攪拌均勻。你會發現仙草汁的顏色瞬間變得更深黑!神奇的變化!加入鹼粉後,繼續用非常小的火(保持微微滾動的狀態就好,不要大滾),不加蓋,再熬煮 1.5小時到2小時。這個階段是讓鹼幫助仙草的膠質完全釋放出來,是仙草凍能否自然凝結的關鍵!一定要有耐心! 中間如果水蒸發太多,可以補充少量的熱水進去(切記加熱水,加冷水會讓溫度驟降影響膠質釋放),保持水量大約能淹過仙草。(提醒:鹼粉溶解和加入時要小心,避免面板直接接觸或吸入粉塵。使用後徹底洗手。鹼水碰到面板會滑滑的,有點像肥皂水,若不小心碰到用大量清水沖洗即可。)
- 仙草膠質測試: 熬煮時間快結束前(大約最後15分鐘),可以做個小測試:用湯勺舀起一點仙草汁,稍微放涼一下(或用手指沾一點點快速碰一下冷水降溫),觀察冷卻後的狀態:
- 如果汁液變得很濃稠,感覺有點黏黏、滑滑的,甚至稍微能拉一點點絲,或者冷卻後的表面能形成一層薄薄的、有點彈性的「膜」,恭喜!膠質釋放非常成功!
- 如果感覺還是比較水水的,稠度不高,那就再多熬個15-30分鐘看看。
- 如果已經非常濃稠像勾芡一樣,那可能已經有點過頭了(但也沒關係,後續可以調整)。
- 過濾仙草汁: 熬煮完成後,關鍵一步:過濾!準備一個夠大的耐熱盆子和一個非常細密的濾網(豆漿濾布、尼龍濾袋更好用!紗布容易塞住且可能掉毛絮)。把鍋裡所有的仙草渣和汁液,倒進濾網/濾袋中。這時的仙草渣已經煮到非常軟爛了。我會戴上隔熱手套(汁超燙!),用手去擠壓濾袋裡的渣渣,把最後一滴濃鬱的精華都擠出來!這步別偷懶,用力擠!你會發現膠質真的很豐富,擠出來的汁液甚至有點像稀一點的黑糖麻糬那種黏稠感。濾出來的仙草汁才是我們要的寶貝。仙草渣就可以功成身退了(其實還有一點點膠質,但我懶得再煮第二次了,覺得風味也夠了)。(用濃縮仙草原汁的朋友看這邊:直接取用適量的濃縮汁,加入適量的水稀釋到你需要的濃度。濃縮汁本身通常已經處理過,不需要再熬煮或加鹼粉了。稀釋比例請參考產品說明,或根據你喜歡的濃淡調整。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步驟「調整濃度和凝固」)

第二階段:調整濃度和凝固
- 測量仙草汁總量: 把辛苦熬煮(或稀釋)好的仙草汁,倒入一個有刻度的容器裡,看看總共有多少毫升 (ml)。這個數字超級重要!關係到你後面凝固劑要加多少。假設我們得到 1000ml 的仙草汁。(如果仙草汁濃度很高,膠質感已經很重,你也可以選擇不加或少加凝固劑,讓它靠天然膠質凝固。這種口感最天然,但可能稍微軟一點,冷藏儲存時間也短一點。我比較喜歡加一點點輔助凝固劑確保口感穩定)
- 決定最終成品軟硬度 & 選擇凝固劑: 根據前面「凝固劑實驗報告」和你自己的口感喜好,決定要加哪種(或哪幾種組合)凝固劑。
- 如果是純靠仙草天然膠質: 恭喜你熬到完美狀態!把仙草汁重新倒回乾淨的鍋子裡,加熱到即將沸騰(約85-90°C,鍋邊冒小泡但不要大滾騰),關火。這是為了滅菌和幫助稍後凝固。稍微放涼幾分鐘(到約70-80°C左右),就可以倒入你準備好的容器中(模具、保鮮盒),靜置放涼,再移入冰箱冷藏至少4小時以上(最好隔夜)讓它完全凝固定型。這種做出來的仙草凍顏色可能沒那麼深黑(偏深琥珀褐),口感非常軟嫩,帶一絲天然的微Q,仙草香氣最純粹!但缺點是比較嬌貴,容易碰碎,冷藏超過2-3天可能會稍微滲出一點點水(但不影響風味)。(這是最接近古法的仙草凍做法,考驗你的熬煮功力!)
- 如果要加輔助凝固劑 (我個人常用方案):
- 吉利T (果凍粉): 這是我的懶人好幫手。用量:每500ml仙草汁,使用 5-7克 的吉利T粉(請看你的吉利T包裝說明,不同品牌濃度有差異,範圍大約是1-1.5%)。喜歡口感軟一點用下限(5克/500ml),喜歡Q一點用上限(7克/500ml)。我通常折衷用 6克/500ml。計算好總用量(例如1000ml仙草汁用12克吉利T粉)。重要步驟:吉利T粉需要先和細砂糖混合均勻(防止結塊),比例約吉利T粉:糖 = 1:1 即可(例如12克吉利T粉拌12克糖)。將混合好的粉糖,一邊慢慢撒入溫熱(約60-70°C)的仙草汁中,一邊用打蛋器或湯匙快速、持續地攪拌,直到粉糖完全溶解看不到顆粒。然後將整鍋仙草汁加熱煮沸(一定要煮滾!這是吉利T完全溶解和發揮凝膠力的關鍵),煮沸後再讓它滾個 1分鐘,期間持續攪拌。關火。
- 吉利丁: 用量:每500ml仙草汁,使用 10-15克 的吉利丁片/粉(約2-3%)。吉利丁片要先泡冰水軟化(10-15分鐘),擰乾水分。吉利丁粉則先泡等量冰水(例如15克粉泡15克水),靜置膨脹成固體(約5-10分鐘)。將處理好的吉利丁加入稍微降溫(約50-60°C,溫度太高會破壞凝固力)的仙草汁中,攪拌至完全溶解。注意:溶解後即可,不需再煮沸(溫度太高會破壞吉利丁)!倒入容器,冷藏定型。
- 寒天粉: 用量:每500ml仙草汁,使用 2-4克 寒天粉(0.4-0.8%)。寒天粉需要先和少量細砂糖混合均勻。加入仙草汁中攪拌後,必須加熱煮沸,並持續煮沸 2-3分鐘,且持續攪拌,確保完全溶解。倒入容器後,室溫下就會開始快速凝固,冷藏更快。
- 混合使用: 例如,主要靠吉利T(5克/500ml)提供穩定性,再搭配少量寒天粉(0.5克/500ml)增加一點點口感硬度。這需要一點實驗精神。
我的慣用凝固劑新增步驟(以1000ml仙草汁,搭配6克/500ml吉利T為例):
- 將熬煮好過濾的仙草汁(或稀釋好的濃縮汁)倒入鍋中,加熱到溫熱狀態(約60-70°C)。
- 秤好吉利T粉(12克)和細砂糖(12克),在一個小碗中混合均勻。
- 一邊用湯勺持續攪拌鍋中的仙草汁,一邊將混合好的粉糖非常緩慢地、均勻地撒入。一定要撒勻並快速攪開,避免結塊!這步手速要快!
- 撒完後,持續攪拌,開中火將仙草汁加熱至完全沸騰(看到整鍋中心也大滾,泡泡冒上來)。保持沸騰狀態並持續攪拌至少 1分鐘。這時汁液會變得更加濃稠、光亮感增加。
- 關火!準備倒入容器。這時表面可能會有些浮沫,可以用湯勺輕輕撇掉。
- 倒入容器 & 冷卻定型: 準備好你喜歡的模具或乾淨的保鮮盒(玻璃或陶瓷的比較好脫模)。為了方便之後切塊,我偏好用方形的保鮮盒。將煮好的仙草汁(此時還很燙!)小心地、緩緩地倒入容器中。倒完後,輕輕在桌上敲幾下容器,震出裡面的大氣泡。然後讓它在室溫下先完全涼透(這很重要!如果還有餘溫就冰冰箱,容易產生水氣凝結在仙草凍表面,影響口感)。等摸起來完全涼了(通常至少1-2小時),再蓋上蓋子或保鮮膜,移入冰箱冷藏至少4小時以上(最好放隔夜),讓它徹底凝固硬化。心急吃不了好凍凍!仙草凍做法最後的等待是值得的!

第三階段:品嚐與搭配
- 脫模 & 切塊: 凝固好的仙草凍應該是深黑透亮(如果加了凝固劑),按下去有彈性,但不會過硬。脫模時,先用小刀沿著容器邊緣劃一圈(這樣比較不會破壞邊緣),然後將容器倒扣在乾淨的砧板上,輕輕拍打底部,仙草凍應該就會完整掉下來。如果是用保鮮盒,也可以直接切成方塊狀。刀子沾點冷開水再切,切面會比較平整光滑。
- 終極享受: 把切好的仙草凍塊塊裝入碗中!經典吃法就是淋上冰涼的奶油球(奶精球) + 蜂蜜 或 糖水(熬點二砂糖水或黑糖水放涼)!那滋味,簡單純粹卻直擊靈魂!熱愛古早味的可以再加點煮軟的花生仁。創意吃法?可以搭配新鮮水果丁(芒果、荔枝、奇異果)、芋圓、地瓜圓,甚至是紅豆湯、綠豆湯!做成剉冰的配料也超棒!重點是,它本身熱量很低,是夏日消暑又相對健康的甜點選擇!
說到這裡,我真的覺得仙草凍做法雖然步驟繁複一點,但每一步都充滿了手作的樂趣和對美味的堅持。特別是熬煮乾燥仙草時,滿屋子瀰漫的那種天然草本香氣,絕對是預拌粉無法比擬的!自己做,甜度可以控制,口感可以調整,吃得安心又滿足。希望大家看完我的囉嗦分享,都能成功做出屬於自己的夢幻仙草凍!別忘了,失敗是成功之母,我那些黑歷史也造就了今天的「心得」啊!

Q&A:關於仙草凍,你可能還想問…
Q1:為什麼我做的仙草凍苦苦的?是不是鹼粉放太多了?
A:沒錯!苦味跟顏色過深(死黑沒光澤)、口感太硬脆,幾乎可以確定是鹼粉用量過多造成的!食用級鹼粉用量真的只要「一點點點」就好,精準到克甚至更少。下次做記得用量減半再減半試試看。另外也要確保鹼粉是食用級的,並且完全溶解後才加入。如果用的是濃縮汁還苦,可能是濃縮汁本身的品質問題或處理過程用了過量鹼。
Q2:我的仙草凍為什麼軟軟的,不成形?放冰箱一天還是水水的?
A:這通常有幾個可能原因:
- 仙草本身的膠質釋放不足: 可能是熬煮時間不夠、水量太多、仙草品質不好(膠質含量低)、或是忘了加關鍵的鹼粉(鹼粉是幫助膠質釋放的催化劑!)。如果是靠天然膠質凝固,膠質不足就無法成凍。
- 凝固劑用量不足: 如果你有加吉利T、寒天等,可能是比例算錯了,加太少。
- 凝固劑沒處理好:
- 吉利T沒煮到滾沸至少1分鐘。
- 吉利丁溶解時的溫度太高(破壞了凝膠力)或太低(沒完全溶解)。
- 寒天粉沒煮夠時間或沒完全溶解。
- 冷藏時間不夠: 需要至少4小時,最好隔夜才會完全硬挺。
- 糖放太多? 理論上糖太多會影響凝固,但通常我們加的糖量應該不至於造成這個問題。
Q3:自己做仙草凍成本高嗎?跟外面買的比呢?
A:說實話,如果選用乾燥仙草自己熬煮,成本其實不高!一大包乾燥仙草(幾百克)在南北貨行或中藥行買,大約百來塊臺幣,可以煮出超大份量的仙草汁。吉利T粉一包也不貴。主要的成本是時間和瓦斯/電力!長時間熬煮確實耗時耗能。外面賣的便宜仙草凍,很多是用預拌粉做的(成本極低),或是用品質普通的濃縮汁大量稀釋。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種天然香氣和口感,自己做的「風味成本比」絕對划算!而且吃得更安心健康。算下來,自己做的品質好太多,雖然耗時,但我覺得很值得!這才是真正傳統仙草凍做法的精髓所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