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~那天在市場,我又被那翠綠油亮的小松菜吸引了。菜販阿伯熱情得很:“小姐,拿一把啦!今天的小松菜料理最青啦,簡單炒就好吃,煮湯也鮮甜!” 我笑著點頭,手上又多了一把。老實說,冰箱裡常駐的不是牛奶雞蛋,而是小松菜!這耐放又百搭的小傢伙,簡直拯救了我無數個懶得跑菜市場的日子。剛開始我也只會蒜炒,吃到後來老公都偷偷翻白眼(真的被我抓包過!),後來才慢慢玩出心得。
目錄
小松菜的魅力,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裡
很多人對小松菜的印象就是“便宜”、“耐放”,甚至覺得它味道有點淡、有點土味(以前我也這樣想!)。但你知道嗎?它可是低調的“營養小金礦”啊!我查了好多資料,也跟營養師朋友聊過,才發現它真的被嚴重低估了。
看看這些數字,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冰箱不能沒有它:
營養素 | 含量 (每100g) | 主要功效 | 贏過菠菜嗎? |
---|---|---|---|
鈣質 | 170mg | 強健骨骼牙齒 | 是(菠菜66mg) |
維生素C | 75mg | 抗氧化、美白、提升免疫力 | 是(菠菜32mg) |
β-胡蘿蔔素 | 3100μg | 護眼、維持黏膜健康 | 是(菠菜2920μg) |
鐵質 | 2.8mg | 改善貧血、幫助氧氣輸送 | 接近(菠菜2.9mg) |
維生素K | 210μg | 幫助凝血、維持骨骼健康 | 是(菠菜483μg) |
膳食纖維 | 1.9g | 促進腸道蠕動、增加飽足感 | 接近(菠菜2.2g) |
(資料來源:臺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/ 整理:我的美味實驗室)
說真的,看到鈣質含量這麼高,我這個不愛喝牛奶的人簡直像挖到寶!尤其家裡長輩更需要補鈣嘛。而且它的維生素 C 竟然比柑橘類還高?這點讓我超意外,難怪日本媽媽這麼愛用它做副食品。不過,要吃到這些營養,關鍵就在買跟處理!挑小松菜我有個小秘訣:葉子要濃綠髮亮、摸起來厚厚的,莖部要挺直、捏起來飽滿結實不發軟。 那種葉子黃黃、莖軟趴趴的,回家洗一洗就爛給你看,味道也差很多,千萬別貪便宜。洗之前先把根部切掉(別丟掉!後面的食譜教你妙用),泡水十分鐘讓砂土沉底,再一片片沖洗葉柄連線處最容易藏沙的位置。我試過偷懶不泡水,結果炒出一盤“沙茶小松菜”,老公默默挑沙的樣子我現在還記得…(超級尷尬!)。
小松菜料理不翻車秘訣:去除澀味的魔法
老實說,早期我做小松菜料理失敗率超高!炒出來有時會帶點苦澀味,家裡小孩一口就不肯碰。後來才知道,秘訣在於“快速汆燙”或“鹽搓殺青”!特別是莖比較粗壯的,別偷懶,一定要處理:
- 滾水汆燙法: 水滾後加點鹽和幾滴油(顏色超翠綠),先把粗莖丟下去燙個15秒,再放葉子燙10秒,立刻撈起泡冷水或冰鎮。口感馬上變清脆,苦澀味也消失了。時間千萬別燙太久,不然軟爛了就不好吃了!
- 鹽搓殺青法: 洗好瀝乾的小松菜切段,撒一小撮鹽巴在莖部,用手輕輕抓揉幾下,放置5-10分鐘讓它出水,再把水份擠幹。這個辦法適合要做涼拌、拌炒或炒飯時,能保留更多脆度。我媽都用這招,她說這樣更“青脆”!
蒜香小魚乾炒小松菜
這道可是我家餐桌的“定番款”,速度快、香氣足,五分鐘搞定!秘訣在於小魚乾的鹹香和蒜片的焦香,完美帶出小松菜的清甜,連不愛吃菜的兒子都能掃光一盤。
食材
- 小松菜 1大把 (約300g,洗淨切段,莖葉分開)
- 蒜頭 3-4瓣 (切片或拍碎,我都用拍的比較快)
- 小魚乾 1湯匙 (挑選金黃飽滿的,泡米酒10分鐘去腥增香)
- 辣椒 半根 (切斜片,怕辣去籽,增色增味)
- 食用油 1.5湯匙 (我用苦茶油或玄米油)
- 調味: 鹽 少許 (小魚乾本身有鹹)、白胡椒粉 少許(提味)、米酒 1茶匙(鍋邊嗆香用)
做法
- 爆香是關鍵! 鍋子燒熱下油,用中火先爆香蒜片到邊緣金黃微卷(別焦了會苦!),接著放擠幹水份的小魚乾和辣椒片,炒到小魚乾膨脹酥香,香氣撲鼻就對了。
- 先炒莖再炒葉: 轉中大火,先把小松菜“粗莖”部分丟下去快炒約30秒,炒到有點變軟透亮的感覺。
- 下葉子快炒: 最後放葉子部分,這時候動作要快!淋上米酒沿著鍋邊嗆下去(滋~的一聲超療愈),快速拌炒。
- 調味起鍋: 看到葉子都變軟、體積縮小了,撒一點點鹽(小魚乾夠鹹就免了)和白胡椒粉,再翻炒個10秒就立刻出鍋!炒太久葉子會黃掉溼掉,口感就不脆了。
日式味噌小松菜豬肉卷
這道菜是我在居酒屋吃過後念念不忘,回家實驗N次終於成功的!小松菜的爽脆完美中和了豬肉的油脂感,裹上鹹甜味噌醬,配飯下酒都絕了。用火鍋肉片超方便,宴客也很體面。
食材
- 小松菜 約15根 (挑莖粗壯直挺的,洗淨,根部修齊)
- 火鍋豬肉片 (五花或梅花) 15片 (選薄一點的比較好卷)
- 白芝麻 少許 (裝飾增香)
- 味噌醬汁: 赤味噌 1.5湯匙、味醂 1湯匙、清酒或米酒 1湯匙、砂糖 1茶匙 (中和味噌鹹度)、水 2湯匙
做法
- 預處理小松菜: 燒一鍋水,加點鹽和油,水滾後放入小松菜“整根”汆燙30秒(時間要短!保持翠綠脆度),撈起立刻泡冰水降溫,擠幹水分備用。一定要擠幹,不然卷的時候會滑,煎起來也溼答答。
- 卷肉卷: 取一片豬肉片鋪平,放上一根處理好的小松菜(長度要比肉片短一點),從根部那頭開始緊緊捲起來。介面處朝下放。這個步驟需要點耐心,卷鬆了煎的時候會散開。
- 調醬汁: 把味噌醬汁的所有材料在一個小碗裡拌勻備用。
- 香煎肉卷: 平底鍋放少許油,開中火,將肉卷收口處朝下先煎,煎到定型微焦再翻面,把四面都煎到豬肉熟透、呈現漂亮焦糖色。
- 裹醬上色: 轉小火,把調好的味噌醬汁倒入鍋中,快速用夾子翻動每個肉卷,讓醬汁均勻裹上並稍微收稠(別收太乾,會鹹)。醬汁濃稠光亮裹住肉卷就可以關火了。
- 盛盤: 擺盤後撒上白芝麻就完成了!趁熱吃,豬肉的油脂香混合小松菜的清爽,加上味噌的濃厚風味,口感層次超豐富。冷了也好吃哦!
濃郁小松菜白醬燉雞
.
想要把小松菜做成西式濃湯或燉菜?這道靈感來自法式奶油燉菜,但做起來簡單多了!加了大量小松菜煮到化入湯汁,濃郁中透著清爽的蔬菜甜味,配麵包蘸著吃簡直天堂。冬天來一碗超暖胃。
食材
- 去骨雞腿肉 1塊 (切一口大小塊)
- 小松菜 1大把 (約250g,洗淨切段,莖葉分開)
- 洋蔥 半顆 (切小丁,我喜歡紫洋蔥甜一點)
- 蒜末 1茶匙
- 蘑菇 5-6朵 (切片,增加風味)
- 牛奶 200ml (用全脂奶更香濃)
- 高湯或水 200ml (雞高湯最好)
- 麵粉 1湯匙 (勾芡用)
- 無鹽奶油 15g
- 食用油 1湯匙
- 調味: 鹽、黑胡椒粉、綜合義式香料(可省略)適量
做法
- 煎雞肉: 雞腿肉塊用少許鹽和黑胡椒抓醃一下。鍋燒熱放油,將雞皮面朝下煎到金黃上色、逼出油脂,取出備用(不用全熟)。這樣燉出來才不會腥。
- 炒香蔬菜: 用鍋裡剩下的雞油(不夠就補點油),爆香洋蔥丁炒到透明軟化,加入蒜末和蘑菇片炒香。
- 炒入麵粉: 加入麵粉,快速翻炒1分鐘,讓麵粉和油脂混合均勻(這是白醬濃稠的關鍵!)。
- 加入液體燉煮: 慢慢倒入牛奶和高湯,一邊倒一邊攪拌以免結塊。煮滾後,放入煎好的雞肉塊和“小松菜粗莖”部分。轉小火,蓋上鍋蓋慢燉約15分鐘,讓雞肉熟透入味。中間要攪拌一下防止粘底。
- 加入葉子與奶油: 最後放入小松菜葉子和無鹽奶油,攪拌煮約2-3分鐘,直到葉子變軟融入湯汁中。試試味道,用鹽和黑胡椒調整。喜歡的話撒點義式香料。
- 享用: 湯汁會變得濃稠滑順,充滿奶香和小松菜的清甜。熱騰騰地盛入碗中,搭配法國麵包或米飯都超讚!這道菜的秘訣就在於小松菜燉煮後釋放的自然甜味,平衡了白醬的濃郁。
超清爽小松菜蘋果果昔
你一定沒想到小松菜也能做果昔吧?這是我早上趕時間的救星!把“菜味”藏得好好的,喝起來就是清新的水果風味,滿滿一杯纖維和維他命C開啟一天。每次做都被女兒搶著喝光。
食材 (1-2人份)
- 小松菜 1小把 (約50g,洗淨只用葉子,莖留著炒菜) – 冷凍更好!口感更冰爽無澀感
- 蘋果 1/2顆 (去皮去核切塊,富士或青蘋果都行,我用富士多)
- 香蕉 1/2根 (冷凍最佳,增加濃稠度和自然甜味)
- 奇亞籽 1茶匙 (增加纖維和飽足感,可省略)
- 冷開水或椰子水 100-150ml (看喜歡濃稠度調整)
- 檸檬汁 少許 (防止氧化,提升風味,很重要!)
做法
- 預處理小松菜: 小松菜葉洗淨瀝乾。可以前一晚洗淨放密封盒冷藏,或者像我一樣,把葉子鋪平冷凍備用(冷凍後完全沒澀味,打出來顏色超綠)。
- 組裝開打: 把冷凍小松菜葉、蘋果塊、冷凍香蕉塊、奇亞籽都丟進果汁機或食物調理機。擠入一點檸檬汁(約1/4顆的量)。
- 加入液體: 倒入冷開水或椰子水。先從100ml開始打,看濃稠度再決定是否加水。我喜歡濃稠點像奶昔。
- 攪打均勻: 用高速攪打到完全滑順細膩,看不到任何菜葉碎片為止。大概需要1分鐘左右。
- 享用: 立刻倒出來喝!冰冰涼涼、帶著蘋果香蕉的甜香和檸檬的清新,完全喝不出菜味(我老公這個怕菜味的都認證過!)。綠油油的顏色看起來就超健康。
小松菜根脆醃開胃菜
每次處理小松菜,那粗粗的根部你都丟掉嗎?以前我也是,直到有次看日本節目介紹,才知道浪費了寶貝!簡單醃漬一下,爽脆酸香,配粥、當下酒菜或夾三明治都超解膩。
食材
- 小松菜根部 約1飯碗的量 (洗淨,把根頭部份切下來,附帶一點點莖)
- 鹽 1/2茶匙 (殺青脫水用)
- 醃漬醬汁: 米醋或蘋果醋 3湯匙、砂糖 2湯匙、鹽 1/4茶匙、冷開水 1湯匙 (可省略)、幹辣椒碎 少許 (提味,可省略)
做法
- 處理根部: 小松菜根部切下後(帶一點點莖口感更好),用小刀仔細刮除外表的粗糙纖維和髒汙,清水沖洗乾淨。切成0.5公分左右的小丁。我第一次做太大塊,醃不入味。
- 殺青去澀: 切好的根部丁放入碗中,撒上1/2茶匙鹽,用手抓勻,靜置15-20分鐘讓它出水。
- 擠幹水分: 時間到後,會發現醃出不少水。把根部丁放在篩網或用紗布包起來,用力擠幹多餘的水分。擠得越幹,醃漬後越爽脆,也容易吸收醬汁。
- 混合醬汁: 在一個乾淨的小罐子或密封盒裡,混合所有醃漬醬汁的材料(米醋、糖、鹽、水、辣椒碎),攪拌到糖和鹽溶解。
- 醃漬入味: 把擠幹水份的小松菜根丁放入醬汁中,確保醬汁能蓋過食材。蓋上蓋子,放入冰箱冷藏醃漬至少2小時(隔夜更入味!)。
- 享用: 要吃的時候夾出來即可。脆脆的口感帶著酸甜微辣(如果加辣椒),非常開胃!放在小碟子上當配菜,清爽解膩又完全不浪費食材。
小松菜料理 Q&A 破解你的疑惑!
Q1:買太多小松菜一次吃不完,怎麼儲存才不會爛掉變黃?
A:我最常用這兩招,讓你放一週都還翠綠!
- “站立法”冷藏: 這是最省事的!準備一個寬口杯子或瓶子裝一點水(水深約1-2公分就夠了),把買回來的小松菜根部朝下插進去,像插花一樣。然後拿一個乾淨的塑膠袋(超市那種大的),輕輕罩住整把菜和杯子,不用密封,鬆鬆地蓋住就好。最後放進冰箱冷藏室蔬果層。這個方法能讓小松菜持續吸水,葉子不容易垂頭喪氣,放個5-7天都還很精神!記得每兩天換一次水,保持乾淨。
- “廚房紙巾包裹法”: 先把小松菜稍微攤開散熱氣(剛買回來常帶水氣)。拿幾張乾的廚房紙巾(乾的!很重要!),把整把小松菜包裹起來,稍微包緊一點。外面再套上一個塑膠袋或放進保鮮盒,袋口不用密封,稍微折一下就好(要保持透氣)。放進冰箱冷藏。紙巾會吸收多餘溼氣,防止菜葉腐爛變黃。大約可以保鮮5天左右。檢查紙巾如果溼了就換新的。
Q2:小松菜鈣質那麼高,要怎麼做才能讓身體比較好吸收?
A:這個問題超重要!很多人知道小松菜鈣多,但吃進去不等於吸收進去。我的營養師朋友告訴我幾個關鍵點:
- 搭配維生素C一起吃! 小松菜本身就富含維C,這就是天然絕配啊!所以前面食譜像果昔(加蘋果、檸檬)、涼拌(可以淋點檸檬汁或水果醋)、蒜炒(蒜也有助礦物質吸收)都很棒。別單獨只啃一大盤水煮小松菜,吸收效率會打折。
- 焯水時加點油或配油脂一起烹調: 鈣質是脂溶性礦物質(跟維他命A、D、E、K一樣),需要一點油脂幫助身體吸收。所以像蒜炒、搭配肉類的燉煮(如味噌豬肉卷、白醬燉雞)、涼拌時淋點好油(麻油、橄欖油、苦茶油),都比單純水煮更好。焯水時在水裡滴幾滴油就是這個道理。
- 避免同時吃大量高草酸食物: 像菠菜、甜菜根本身就含高草酸,容易和鈣結合形成草酸鈣,影響吸收。小松菜的草酸含量其實比菠菜低很多(這就是它鈣吸收率相對較高的原因之一),但如果你這餐已經吃了很多菠菜或其他高草酸食物,小松菜的鈣吸收多少也會受點影響。
Q3:食譜中提到可以用小松菜代替菠菜,真的味道不會奇怪嗎?吃起來口感差很多嗎?
A:完全可以!而且我覺得在很多地方,小松菜料理表現更好!
- 味道: 小松菜生吃或加熱後的“菜味”(青澀味)其實比菠菜淡很多(尤其根部去掉後)。菠菜那股特有的土味(很多人不喜歡),小松菜幾乎吃不到。它的味道更清甜、更溫和,更容易被接受,尤其是不愛吃菜的小朋友。我第一次用凍過的小松菜葉打果昔給女兒喝,她完全沒發現裡面有綠色蔬菜!
- 口感: 這是最明顯的差別!小松菜的“莖”比菠菜粗壯很多,所以吃起來口感更“爽脆”,更有存在感。菠菜加熱後(特別是煮湯或長時間燉煮)容易軟爛糊掉,口感比較“細糜”;但小松菜即使煮過,只要時間控制好,莖部依然能保持一定的脆度(像前面說的汆燙時間要短)。像做烘蛋、鹹派、義大利麵這類需要蔬菜有點口感的料理,小松菜更能撐住場面,不會一煮就消失無形。
- 加熱後顏色: 小松菜加熱後顏色比菠菜更“翠綠持久”,不容易變黃變暗沉,做出來的料理賣相更好看。
- 缺點? 如果說缺點,可能就是它的“體積感”比較大。同樣“一把”的量,小松菜看起來會比菠菜少(因為莖粗)。但實際烹飪後縮水性差不多。還有,它的根部需要稍微處理一下(切掉或利用)。
所以結論是:放心用吧!在沙拉(用嫩葉)、炒菜(切段分開炒莖葉)、湯品(最後放)、燉飯、義大利麵、烘蛋、鹹派、果昔…幾乎所有用到菠菜的地方,都可以換成小松菜料理,味道會更清甜,口感更豐富有趣!試試看,說不定你會愛上它。
冰箱門一開,那抹鮮綠又映入眼簾。今天的晚餐,該選哪一道小松菜料理呢?是蒜香小魚乾的快手下飯?還是味噌豬肉卷的精緻滿足?想著想著,嘴角就不自覺上揚了。料理的樂趣,不就藏在把這些平凡的食材變出百種滋味的魔法裡嗎?下次在市場看到它,別再猶豫了,抓一把回家試試吧。說不定,它也會成為你家冰箱裡那個默默發光,卻總能帶來驚喜的綠意常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