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美食探索 抹茶甜點食譜大公開!低熱量抹茶甜點做法,在家也能做出專賣店級美味

抹茶甜點食譜大公開!低熱量抹茶甜點做法,在家也能做出專賣店級美味

抹茶甜點食譜大公開!低熱量抹茶甜點做法,在家也能做出專賣店級美味 post thumbnail image

身為一個不是在吃甜點、就是在找甜點路上的旅遊人,這些年我的味蕾地圖上,絕對少不了那一抹深邃的綠。說真的,從日本京都的百年茶舖,到台北巷弄裡的驚喜小店,抹茶甜點專賣店就像是我旅途中的充電站。每次踏進去,聞到那股獨特的茶香,什麼疲憊都先放一邊啦!不過你知道嗎?好吃的抹茶甜點背後學問可不小,像抹茶甜點熱量怎麼拿捏?或是像我這種手殘族,哪裡找簡單又不容易失敗的抹茶甜點食譜?這都是我一路跌跌撞撞(還毀掉不少食材)才搞懂的。今天就來分享我的抹茶筆記本,包你從挑粉、動手做,到吃遍名店一次滿足!

抹茶粉,可不只是泡茶那麼簡單!

老實說,以前我對抹茶的認知,真的就只停留在「泡來喝」跟「做成冰淇淋」而已。直到某次在京都參加茶道體驗,看到師傅鄭重地拿出那罐閃著翠綠光澤、貴鬆鬆的抹茶粉,才驚覺自己根本是井底之蛙!好的抹茶粉,等級差異之大,做出來的甜點完全是天壤之別。那次之後,我就認真研究起「抹茶粉可以做什麼」這個大哉問。

先搞清楚抹茶粉的等級是關鍵!烘焙用跟茶道用,價差跟風味真的差很多。茶道級的粉,顏色翠綠到發光,味道鮮甜濃郁但幾乎沒有苦澀感,像頂級的「天授」、「長安」,那個價格…嗯,我通常只敢在特別日子買一小罐來犒賞自己。平常做甜點,我會選「若竹」、「青嵐」這類烘焙用等級,顏色和風味已經很優秀,價格也親民許多。

抹茶甜點食譜
發現了嗎?只要抹茶粉夠好,它根本是甜點界的變色龍!誰說抹茶只能乖乖待在和菓子裡? 我實驗過把它加進各種甜點,效果簡直驚豔:

  • 顛覆傳統派: 抹茶生乳捲(茶香中和奶油的膩,絕配!)、抹茶提拉米蘇(後面詳細說)、抹茶巴斯克乳酪蛋糕(濃郁加倍)。
  • 創意小點心: 抹茶布朗尼(苦甜巧克力+抹茶,大人的味道)、抹茶瑪德蓮(配黑咖啡超棒)、抹茶司康(早餐或下午茶都好)。
  • 清涼首選: 當然是抹茶冰淇淋!(自製的可以控制甜度,更健康)還有抹茶奶凍、抹茶布丁,夏天吃超消暑。
  • 意想不到: 甚至試過抹茶鹽(撒在烤雞上意外好吃)、抹茶沾麵(冷的蕎麥麵配抹茶醬汁,很特別的體驗)。

想知道更多變化?我整理了一個超實用的表格,告訴你不同等級的抹茶粉最適合做什麼,才不會浪費好粉或是做出來味道不對盤:

抹茶粉等級 建議用途 風味特色 價位帶
茶道級 (天授、長安) 直飲、冰淇淋、生乳捲內餡、奶凍 極鮮甜、海苔香明顯、無澀味、翠綠色 $$$ (貴)
高階烘焙 (若竹、青嵐) 大多數甜點:蛋糕體、餅乾、提拉米蘇、乳酪蛋糕 平衡的甜味與微苦、香氣足、鮮綠色 $$ (中高)
經濟烘焙 (綠、白) 大量使用或需烘烤的:麵包、布朗尼、司康 苦味較明顯、顏色偏黃綠、香氣淡 $ (親民)

所以啊,下次別再問「抹茶粉可以做什麼」了,答案真的是「只要你想得到,幾乎都可以!」重點是選對粉,用對地方。

零失敗!我的居家抹茶甜點實驗室

承認吧,看到IG上美美的抹茶甜點照片,誰不會心動想自己做做看?但說實話,剛開始下廚時,我也被那些步驟繁複的抹茶甜點食譜嚇到打退堂鼓。後來才發現,有些看起來厲害的,做法其實比你想的簡單。今天就分享兩道我實驗多次、成功率極高,又能滿足口腹之慾的居家款,順便聊聊大家最在意的抹茶甜點熱量怎麼控制。

懶人必學:5分鐘抹茶燕麥能量球

旅遊回來累翻,或是上班被轟炸到只想躺平的時候,這個真的救了我無數次!免烤、免開火,只要攪一攪、捏一捏就好。重點是,它的抹茶甜點熱量相對可控,還能當成健康小點心或早餐。

抹茶甜點做法
這大概是我試過最簡單的抹茶甜點做法之一:

  1. 基底混合:即食燕麥片1杯、熟香蕉1根(壓爛)、優質抹茶粉(高階烘焙級)1-2大匙(看你想多濃)、一小撮鹽,通通倒進大碗。
  2. 黏合劑:加入你喜歡的堅果醬(花生醬、杏仁醬都好)1-2大匙,讓材料能黏在一起。喜歡甜一點的可以加點蜂蜜或楓糖漿,但我通常省略,靠香蕉的甜就夠了。
  3. 加料:這時隨你發揮!我會加點切碎的堅果(杏仁、核桃)、奇亞籽或亞麻籽粉增加營養,有時也加點迷你巧克力豆(放縱一下)。全部拌勻。
  4. 塑形冷藏:挖一勺捏成球狀(大小隨意),放到鋪烘焙紙的盤子上,冰進冰箱至少1小時定型。完成!

我的偷吃步:如果覺得太濕黏不好塑形,多加點燕麥片;如果太乾散開,就多補點堅果醬或一點點牛奶/植物奶。這個抹茶甜點食譜的彈性非常大!做完放密封罐冰著,嘴饞時來一兩顆,比吃洋芋片罪惡感低多了,而且自製的抹茶甜點熱量自己心裡有數。

經典不敗:抹茶提拉米蘇

我知道,提拉米蘇聽起來很厲害,好像一定要去抹茶甜點專賣店才吃得到?其實它的抹茶甜點做法,真的沒有想像中難,只是步驟多一點點。自己做最大的好處是:材料用好一點,成本可能還比店裡便宜,而且咖啡酒想加多少自己決定!

這是我調整過幾次後覺得最順手的版本(容器約20x10cm):

  • 手指餅乾層:市售手指餅乾約1包(約24根)。濃縮咖啡100ml + 咖啡酒/蘭姆酒1-2大匙(可不加)混合。偷懶就用即溶黑咖啡泡濃一點。
  • 抹茶馬斯卡彭餡:馬斯卡彭乳酪250g(提前放室溫軟化)、鮮奶油200ml、糖粉40-60g(依喜好調整)、高品質抹茶粉(茶道或高階烘焙級) 10-15g(非常重要!風味來源)。
  • 裝飾:額外抹茶粉適量(過篩用)。

抹茶甜點熱量
我的抹茶甜點做法步驟:

  1. 處理餅乾:快速將手指餅乾兩面沾一下咖啡酒液(別泡爛!),鋪滿容器底部。
  2. 做抹茶餡
    • 大盆放軟化的馬斯卡彭乳酪,稍微打順。
    • 另取一碗打發鮮奶油+糖粉至7分發(有紋路但還流動)。
    • 將打發鮮奶油分兩次拌入馬斯卡彭中,輕輕拌勻別消泡。
    • 抹茶粉過篩加入乳酪餡中,非常非常重要! 耐心攪拌至完全均勻無顆粒。顏色會超美!
  3. 組裝:將一半的抹茶乳酪餡倒在鋪好的手指餅乾上,抹平。再鋪一層沾了咖啡酒的手指餅乾。倒入剩下的抹茶乳酪餡,抹平表面。
  4. 冷藏:蓋好保鮮膜,冰冰箱至少4小時(隔夜更好)。要吃之前,再拿出過篩一大層抹茶粉在最上面,製造「提拉米蘇」的經典粉末感。

咦,這個抹茶甜點食譜是不是少了生蛋黃?對,我個人偏好不加生蛋的版本,風味一樣濃郁,操作更簡單安全,也稍微清爽一點,對抹茶甜點熱量控制也有幫助(減少蛋黃脂肪)。重點是這個組合:抹茶的微苦茶香 + 馬斯卡彭的濃郁奶香 + 咖啡的醇厚 + 酒香(若有),層次非常豐富,完全不輸我在京都吃過的名店版本!自己動手做,更能體會這個組合的迷人之處。

甜點與健康的甜蜜平衡

我知道,我知道,看到這裡你可能口水直流,但心裡也在嘀咕:「啊…減肥計畫又要破功了嗎?」別擔心,身為一個愛吃又要維持體態的旅遊人(畢竟爬山看美景也需要體力啊),我也很在意抹茶甜點熱量的問題。抹茶本身其實是健康模範生,抗氧化力超強,但…一旦做成甜點,加了糖、奶油、乳酪這些好夥伴,熱量確實會直線上升。這不是抹茶的錯啦!(幫抹茶喊冤)

先講個好消息:抹茶本身的熱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一茶匙大概就幾卡路里。問題出在它的「搭檔」們。想想看,一塊厚重的抹茶起司蛋糕,跟清爽的抹茶凍,熱量當然天差地遠。所以要控制抹茶甜點熱量,關鍵在於你選擇的甜點「型態」和「配方」。

抹茶甜點專賣店
聰明選擇指南

怎麼選才不會讓自己後悔?我整理了一個「熱量雷達圖」,幫你快速掃描不同抹茶甜點的熱量地雷區:

甜點類型 熱量警示燈 關鍵熱量來源 我的選擇策略
抹茶凍/茶碗蒸 🟢 (低) 主要來自少量糖或配料紅豆 首選!選微糖或無糖,紅豆少一點
抹茶冰淇淋 🟡 (中) 鮮奶油、糖、蛋黃 Sorbet低脂優格基底,小份享受
抹茶生乳捲/蛋糕捲 🟠 (中高) 蛋糕體糖油、內餡鮮奶油 與朋友共享一塊,挑內餡輕盈不厚重的店家
抹茶起司蛋糕 🔴 (高) 奶油乳酪、糖、餅乾底 偶一為之的享受!選輕乳酪款,切小塊細品
抹茶可頌/派塔 🔴 (高) 酥皮奶油、內餡卡士達/奶油 當正餐吃吧…或選迷你尺寸解饞

在家做甜點時控制抹茶甜點熱量的小技巧:

  • 減糖是王道:很多抹茶甜點食譜的糖量都可以減少1/4到1/3,抹茶的微苦反而更能凸顯。慢慢試,找到你能接受的最低甜度。
  • 鮮奶油替代品:做內餡或慕斯時,試試看用希臘優格、茅屋起司(Cottage Cheese)打細代替部分鮮奶油?口感會輕盈許多。
  • 選好油脂:做餅乾或蛋糕時,用酪梨泥、香蕉泥、蘋果泥代替一部分奶油,增加濕潤度和營養。用玄米油、橄欖油也比奶油健康一點點(但熱量仍高,別過量)。
  • 增加纖維:在鬆餅粉、餅乾麵團裡混入一些燕麥粉、全麥粉,或是加奇亞籽、亞麻籽粉。
  • 份量控制:這個最實際!把甜點做小份一點,像迷你瑪芬、小塊的餅乾。用漂亮的迷你盤子裝,視覺上滿足,實際攝入也少。像前面分享的抹茶能量球,就是控制份量的好例子。

記住,吃甜點是享受,不是罪惡。了解抹茶甜點熱量來源,聰明選擇或調整食譜,就能在美味和健康之間找到屬於你的平衡點。完全不吃太痛苦了,對吧?

抹茶甜點食譜
台灣抹茶控的尋寶地圖

當然啦,不是人人都有時間或興致在家搞剛做甜點。有時候,就是想直接走進一家店,聞著滿室茶香,享受被專業甜點師傅寵壞味蕾的感覺。台灣這幾年厲害的抹茶甜點專賣店真的越來越多,有些甚至不輸日本本店!根據我這些年四處「考察」(其實就是愛吃啦)的經驗,整理出幾家不同類型、值得一訪的店給大家參考。

道地日式風情派

如果你追求的是彷彿置身京都的氛圍和極致講究的用料,這兩家絕對值得專程前往:

  • 平安京茶事 (台北):這家在抹茶控心中地位很高。老闆對茶葉的堅持近乎苛求,從飲用到甜點,抹茶品質沒話說。必點他們的「抹茶巴菲」,層次豐富到不行,用料實在,但價格也相對反映品質。店內氛圍很安靜,適合一個人沉澱或跟懂抹茶的朋友細細品味。缺點:位置不多,假日肯定要排隊,價格偏高。
  • 一〇八抹茶茶廊 (台北、台中、高雄):來自日本京都的連鎖品牌,標榜使用京都宇治抹茶。他們家的「抹茶大判燒」是招牌,熱呼呼的銅鑼燒外皮包著滿滿冰涼的抹茶餡,冰火口感很過癮。抹茶霜淇淋濃郁度也很夠,算是相對容易入手的選擇。缺點:分店品質可能有微小差異,週邊商品多,店內有時較吵雜。

抹茶甜點做法
創意台味融合派

有些台灣店家玩抹茶玩出新高度,結合本地食材,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風味:

  • 疍宅Eg ghost – 搗蛋鬼工作室 (台北):藏在赤峰街老宅二樓,預約制,非常難搶!甜點視覺效果一流,份量也很有誠意。他們的「抹茶小山園抹茶千層」是經典之作,餅皮薄透,奶油餡抹茶味濃而不膩。缺點:難訂位!價格偏高,店內空間小。
  • 綠町抹茶專門店 (台北):這家品項超級多!從傳統的抹茶生乳捲、達克瓦茲,到創意的抹茶可麗露、抹茶提拉米蘇都有。用料不錯,價格相對平實一些,是滿足抹茶癮的好地方。缺點:分店較少,部分創意甜點評價較兩極。
  • 清水茶香 (全台多處):嚴格來說不算專賣店,但他們家的「抹茶綠豆沙牛奶」實在太有名!台灣經典綠豆沙加上濃郁抹茶,意外地超級搭,而且超大杯很過癮,是個接地氣的選擇。缺點:甜度固定偏高,追求精緻抹茶原味的人可能不愛。

選擇抹茶甜點專賣店的小心得:

  • 看店家用什麼粉:敢標示抹茶品牌(如小山園、丸久、山政小山園)和等級(若竹、青嵐、五十鈴等)的店家,通常比較有底氣,品質較穩定。
  • 觀察顏色和香氣:天然好抹茶的綠是深翡翠綠或墨綠,不會是螢光綠或黃綠色。聞起來要有舒服的海苔清香或類似粽葉的氣息,而不是草腥味。
  • 看甜點品項的「純度」:如果一家店主打抹茶,但菜單上同時有大量非抹茶品項,有時需要觀察一下他們對抹茶的專注度(或成本考量?)。
  • 價格合理嗎? 使用高級抹茶粉成本本來就高,反映在價格上很正常,但也要看整體用料和份量是否匹配。

對我來說,找到一家合口味的抹茶甜點專賣店,就像在陌生城市裡找到一個安心的小角落。你們心中也有私藏的愛店嗎?

抹茶甜點熱量
抹茶愛好者Q&A:你問,我答!

這些年在社群分享抹茶甜點,累積了一些讀者常問的問題。挑幾個最常見的來聊聊我的看法:

抹茶什麼時候喝最好?

這個問題蠻有趣的!很多人以為抹茶隨時喝都可以,但其實時間點不同,效果和感受也會有點差異。我的經驗是:

  • 早晨空腹: 這是很多日本茶道老師的建議。一杯溫熱的抹茶(不用加糖),溫和喚醒腸胃,豐富的兒茶素和咖啡因能溫和提振精神,比咖啡更不會刺激胃酸。而且空腹吸收好像更好?但如果你的胃比較敏感,建議先吃點小東西墊胃再喝。
  • 飯後半小時: 這是另一個不錯的時間點。抹茶中的兒茶素被認為有助於抑制脂肪吸收(雖然效果有限啦),而且能幫助消化,解油膩感。吃完大餐來一杯無糖抹茶,感覺身體比較沒負擔。
  • 運動前1小時: 抹茶裡的咖啡因是天然溫和的提神劑,能提升運動表現和專注力,L-茶胺酸又能緩和咖啡因可能造成的緊張感,讓你在運動時更進入狀態。比喝能量飲料健康多了!
  • 下午3點前: 如果你對咖啡因比較敏感,擔心晚上睡不著,就盡量在下午三點前喝吧。抹茶的咖啡因釋放比較溫和,持續時間長,但還是因人而異。

我會避開的時間:睡前4小時(除非你跟我一樣咖啡因絕緣體)、和含鐵鈣質的補充品一起吃(兒茶素可能影響礦物質吸收,間隔1-2小時比較好)。結論:最佳時間真的看個人需求和體質! 對我來說,早上來一杯開啟一天,或是下午搭配自製的抹茶點心(運用前面學的抹茶甜點做法做個簡單的餅乾或凍),就是完美的組合。

抹茶甜點專賣店
抹茶可以每天喝嗎?

可以,但要看「量」和「你的身體狀況」。 我自己是幾乎每天喝1-2杯(大約用2-4克抹茶粉),已經持續好幾年,感覺很棒。但有些點要注意:

  • 咖啡因考量:一杯用2克抹茶粉沖泡的抹茶,咖啡因含量大約是70mg,相當於一杯濃縮咖啡或少於一杯手沖咖啡。每天不超過3杯(約6克粉)對一般健康成人通常是安全的。但如果你懷孕、哺乳、有心血管問題、嚴重貧血或對咖啡因極度敏感,請務必先諮詢醫生。
  • 鐵質吸收:前面提過,抹茶的單寧酸(鞣酸)可能會輕微干擾鐵質吸收。如果你有缺鐵性貧血,避免在吃富含鐵質的正餐(紅肉、深綠色蔬菜)時或飯後立刻喝抹茶,間隔1-2小時比較好。一般人均衡飲食的話,影響不大。
  • 選擇無糖:想要每天喝,切記選純抹茶粉加水,別加糖或奶精!市售含糖抹茶飲料當成每日飲品,糖分攝取就爆表了,反而失去喝抹茶的健康意義。想想那些抹茶甜點熱量,飲料也要小心啊!

對我來說,每天適量喝純抹茶的好處(抗氧化、提神、幫助專注)遠大於可能的顧慮。當然,身體有任何不適就該停止或減量。

抹茶X提拉米蘇的組合有什麼特色?

天啊,這個組合簡直是我的心頭好!為什麼它這麼迷人?讓我細數它的獨特魅力:

  1. 風味層次大躍進:傳統提拉米蘇是「咖啡的苦醇 + 馬斯卡彭的甜潤 + 可可粉的微苦」。換成抹茶後,變成「抹茶的鮮苦回甘 + 馬斯卡彭的濃郁奶香 + 抹茶粉的深邃茶韻」。咖啡的濃烈感被抹茶那種更內斂、帶著海苔清香的複雜風味取代,整體感覺更優雅、更細緻。而且抹茶的苦味和馬斯卡彭的甜,平衡得恰到好處,完全不會膩。
  2. 視覺衝擊力強:想像一下,經典提拉米蘇上是深褐色可可粉,換成鮮豔翠綠的抹茶粉灑滿表面,那個對比實在太美了!切開後,深綠的抹茶粉、淺綠的乳酪餡、和浸泡過咖啡酒(或茶湯)的手指餅乾層層交疊,光是看就讓人心情大好。拍照超級上相,難怪成為抹茶甜點專賣店和IG上的寵兒。
  3. 口感依然完美:保留了提拉米蘇的靈魂—手指餅乾的微濕軟綿、馬斯卡彭餡的輕盈柔滑。差別在於,咖啡酒液浸潤餅乾,變成抹茶液或單純咖啡液(或兩者混合)浸泡,賦予餅乾不同的風味基底。抹茶粉的細緻粉末感,跟可可粉一樣,提供了最後的點睛之筆。
  4. 創意變化空間大:這個組合超好發揮!你可以:
    • 在乳酪餡裡加點蜜紅豆,變成「宇治金時提拉米蘇」。
    • 把浸泡餅乾的液體改成焙茶或玄米茶,增加更多層次。
    • 甚至做成杯裝的個人份,更方便。看到這麼多變化,是不是也想找個抹茶甜點食譜來試試看?
  5. 咖啡因困擾者的福音:有些人晚上想吃甜點,但又怕咖啡因睡不著。傳統提拉米蘇有咖啡酒和可可粉(也含咖啡因)。抹茶版雖然抹茶本身也有咖啡因,但可以選擇用純抹茶粉或低咖啡因的焙茶粉做表面裝飾,浸泡液也可以只用茶湯不加咖啡,就能大大降低咖啡因總量,對咖啡因敏感的人更友善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店家會推出這款,以及為什麼它值得出現在你的抹茶甜點做法清單裡。

總之,抹茶提拉米蘇不是簡單的替換,而是創造了一個全新的、帶有東方茶韻的經典甜點。它既有記憶點,又能滿足抹茶控的渴望,難怪從專業的抹茶甜點專賣店到家庭烘焙,都這麼受歡迎。如果你還沒試過,真心推薦找一家評價好的店嚐嚐看,或是鼓起勇氣照著前面分享的抹茶甜點做法自己做一次!保證會愛上。

關於作者

嗨,我是星柔。一個總想把平凡日子過出點花樣來的普通人。

說實話,我挺討厭那些教人”精緻生活”的文章。誰不知道早起喝溫水對身體好?問題是鬧鐘響了三次都起不來啊!所以這個博客裡,你只會看到最真實的生活記錄 

去年搬家時,我在舊書裡翻到一本日記。裡面記著第一次養死的多肉、跟風買的健身環最後成了晾衣架…這些失敗記錄突然讓我覺得特別珍貴。原來生活最動人的部分,往往藏在那些不完美里。

📖在這裡你能看到:

  • 買回來的綠植活不過三個月
  • 健身卡辦了就去洗過兩次澡
  • 在家帶娃時常懷疑人生
  • 上班摸魚還要裝作很忙

但這些失敗經歷反而成了我最好的笑料,因為真實的生活從來都不是完美的照片。那些手忙腳亂的時刻,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糗事,才是最珍貴的記憶。
生活不就是這樣嗎?在笨拙中學習,在失敗中成長。重要的是,我們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帖子

蓮藕

蓮藕功效與禁忌全解析!從產季挑選到營養食譜,一次搞懂蓮藕的壞處與正確吃法蓮藕功效與禁忌全解析!從產季挑選到營養食譜,一次搞懂蓮藕的壞處與正確吃法

嘿,我是星柔,一個揹著背包、踩著夾腳拖就能跑遍台灣鄉鎮的常年旅人。老實說,比起那些打卡景點,我更愛鑽進在地人的廚房、蹲在田邊跟阿伯聊天。就像上個月跑雲林斗南,看到田裡忙著採收一種長相特彆的東西——整節...

蘿蔔

蘿蔔指南:8大種類介紹×種植技巧×營養功效與禁忌×30天保存秘訣×創意料理食譜蘿蔔指南:8大種類介紹×種植技巧×營養功效與禁忌×30天保存秘訣×創意料理食譜

從白蘿蔔到紅蘿蔔,不同蘿蔔種類該怎麼種植?最佳蘿蔔種植時間與保存方法大公開!本文完整解析蘿蔔功效與禁忌,並分享簡單又美味的蘿蔔料理食譜,讓你從產地到餐桌徹底掌握蘿蔔的奧秘。